传真:0769-8263 0466
客服:18929255137(微信同号)
阿里店铺:https://lencolo.1688.com
邮箱:lencolo@qq.com
Q Q:2264608088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创意东路8号东实数智园1号楼12楼
自 2025 年 4 月新一轮中美关税博弈启动,全球科技产业链陷入震荡,UV 光固化与光刻胶产业也被卷入这场风暴,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。
关税冲击下的产业现状
成本飙升:产业链的沉重负担
美国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占据技术与市场优势,中国相关企业对美国供应商存在一定依赖。关税加征使进口设备和材料价格大幅上涨,以光刻胶为例,其关键原材料部分依赖进口,关税导致采购成本显著增加,企业生产成本控制难度剧增。在 UV 光固化产业,从光引发剂到相关设备,若涉及美国进口,成本均受冲击。如国内某 UV 光固化产品生产企业,因部分光引发剂从美国进口,关税后采购成本上涨 20% - 30%,严重压缩利润空间。
供应链断裂风险加剧
关税打乱原有供应链节奏,美国供应商或因成本考量减少供货甚至中断合作,货物运输也面临清关时间延长、物流成本增加等问题。在光刻胶产业,日本虽为光刻胶供应大国,但中美关税战背景下,供应链稳定性受影响,一旦美国对相关原材料出口进一步限制,依赖进口光刻胶及原材料的企业将面临停产风险。UV 光固化产业同样如此,若关键零部件供应受阻,生产将陷入停滞,部分企业已开始囤积 6 个月库存以应对可能的供应中断。
产业内部的应对之策
国产替代加速推进
面对关税带来的进口阻碍,中国政府与企业加大在相关领域研发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,推动国产替代进程。在光刻胶方面,国家大基金三期投入超 500 亿元支持研发,南大光电的 ArF 光刻胶已通过 28nm 制程验证,2025 年规划产能达 5000 吨;晶瑞电材 KrF 光刻胶已通过中芯国际验证,ArF 光刻胶研发顺利,受益于政策支持,目标 2025 年国产化率提升至 10%。在 UV 光固化产业,国内企业也在积极突破技术瓶颈,减少对进口光引发剂等原材料的依赖,部分企业已在电子行业用 UV 光固化胶粘剂开发方面取得成果,应用于手机扬声器、摄像模组等领域 。
企业积极调整策略
相关企业通过技术替代、国内供应链调整及提前备货等策略降低风险。南大光电明确原材料主要来自国内供应商,对美国市场直接出口收入占比不足 0.5%,且通过国产替代和提前备货,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。久日新材对美国市场出口占总营业收入约 8%,因多数产品未被关税覆盖,短期内美国市场对其光引发剂需求依旧强劲。部分企业还加速向其他地区转移产能,虽面临迁移成本与效率损失,但一定程度上缓解关税压力 。
长远视角下的发展趋势
技术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
在关税战背景下,企业更重视技术创新以提升竞争力。光刻胶产业中,7nm 以下先进制程所需的 EUV 光刻胶成为研发重点,国内企业正加大研发投入以期突破。UV 光固化产业也在不断探索新技术,如研发高效光引发体系、拓展单体与交联剂选择范围等,以提升固化效率、改善产品性能、降低成本,满足市场对高性能、环保产品的需求 。
产业格局重塑与市场机遇涌现
关税战促使全球 UV 光固化与光刻胶产业格局重塑。一方面,国内企业凭借国产替代机遇扩大市场份额;另一方面,新兴技术如量子计算芯片、碳纳米管芯片等发展,为光刻胶及相关材料带来新应用场景。同时,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领域快速发展,对半导体及相关材料需求大增,UV 光固化与光刻胶产业作为基础,有望在新应用场景中开拓市场,迎来新增长点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