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真:0769-8263 0466
客服:18929255137(微信同号)
阿里店铺:https://lencolo.1688.com
邮箱:lencolo@qq.com
Q Q:2264608088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创意东路8号东实数智园1号楼12楼
UV 压敏胶的耐候性是其重要性能指标之一,通常表现为对光照、温度变化、湿度、氧化等环境因素的抵抗能力,具体表现因配方设计(如基础树脂、助剂类型)和应用场景而异,总体呈现 “可调节性强,适配范围广” 的特点。以下从耐候性的关键维度及影响因素展开说明:
一、耐候性的核心表现
1. 耐紫外光老化(抗黄变、抗降解)
表现:长期暴露在阳光下(尤其是 UVA 和 UVB 波段),胶层可能出现黄变、黏性下降、硬化或开裂。
配方影响:
若采用丙烯酸酯类预聚物(如纯丙、苯丙体系),本身具有较好的耐紫外线性,配合光稳定剂(如苯并三唑类、受阻胺类 HALS)和抗氧剂,可有效延缓光氧化降解,减少黄变。
若使用环氧丙烯酸酯或含芳香族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,长期紫外照射可能因苯环活化更易黄变,需针对性优化(如选择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)。
应用场景:户外用 UV 压敏胶(如汽车贴膜、户外标识胶带)通常会强化抗 UV 配方,室内场景(如电子标签)对耐紫外要求较低。
2. 耐高低温性能
耐高温性:
固化后的 UV 压敏胶因形成交联结构,内聚力较传统溶剂型压敏胶更高,耐高温性更优。普通配方可耐受 60~80℃,特殊配方(如添加耐热树脂或多官能团单体)可提升至 120~150℃,短期甚至可承受 180℃以上(如电子元件暂固定场景)。
高温下的风险:若内聚力不足,可能出现胶层软化、溢胶或持黏力下降(如夏季汽车内高温环境)。
耐低温性:
依赖基础树脂的柔韧性,丙烯酸酯类和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体系在 - 20~-40℃下仍能保持黏性和弹性,不易脆化或失去黏合力(适用于冷链包装、低温环境胶带)。
低温下的风险:若胶层过硬(如多官能团单体过量),可能导致黏附力下降、剥离时出现脆裂。
3. 耐湿热与耐化学性
耐湿热:
交联结构使胶层不易吸水,在高湿度环境(如南方梅雨季节、浴室场景)中,不易出现分层、鼓泡或黏性流失。相比溶剂型压敏胶(可能残留亲水基团),UV 压敏胶的耐水性更优。
耐化学性:
对常见化学品(如弱酸碱、油脂、清洁剂)有一定抵抗能力,胶层不易溶胀或降解。例如,医用 UV 压敏胶需耐受酒精消毒,工业用则可能需耐受机油、溶剂擦拭。
二、影响耐候性的关键因素
基础树脂类型:
丙烯酸酯类(尤其是长链烷基丙烯酸酯)耐候性最佳,适合户外场景;
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次之,兼顾柔韧性和耐黄变;
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、环氧丙烯酸酯耐候性较弱,易黄变,适合室内短期使用。
交联密度:
适当提高交联密度(增加多官能团单体比例)可提升耐温性和抗溶剂性,但过高会导致胶层过硬、低温脆性增加,反而降低耐候性。
助剂的作用:
光稳定剂(吸收或猝灭紫外能量)和抗氧剂(抑制自由基氧化)是提升耐候性的 “关键添加剂”,尤其在户外配方中不可或缺;
增黏树脂若选择耐候性差的类型(如天然松香),可能成为胶层老化的 “薄弱环节”,需搭配合成石油树脂(如氢化 C5/C9 树脂)。
基材匹配性:
若胶层与基材(如塑料、金属)的附着力不足,环境因素可能加速界面剥离,间接表现为 “耐候性差”,因此配方需兼顾对基材的润湿性和附着力。
三、总结:UV 压敏胶的耐候性定位
优势:相比传统溶剂型或热熔型压敏胶,UV 压敏胶因无溶剂残留、交联结构稳定,其耐候性(尤其是耐温、耐水、抗老化)整体更优,通过配方调节可满足从室内短期使用到户外长期暴露的需求。
局限性:若配方设计不合理(如未添加光稳定剂、使用易黄变树脂),其耐候性可能大幅下降,因此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(如光照强度、温度范围、接触介质)定制配方。
总体而言,UV 压敏胶的耐候性属于 “可设计、可优化” 的性能,通过针对性调整成分,可实现从 “一般耐候” 到 “优异耐候” 的灵活适配,这也是其在户外建材、汽车、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。